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前身是1928年2月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50年5月20日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紫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紫金山天文台(紫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其前身是一九二八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中国现代天文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和天文台站大多从这里派生、组建或拓展,紫台是以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现在,紫台设4个研究部,有4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7个野外业务观测台站。数十年来,全体紫台人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贯秉承“严谨求实,勤奋开拓”的台训,始终面向天文学重大科学问题,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在开拓中前行,在创新中奋进......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结合科学院“四个率先”和创新2020的要求,紫台始终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前沿研究为主线,不断明晰战略定位,凝练创新目标,努力构建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研发应用完整的创新价值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截至2019年底,紫金山天文台共有在职职工337人。其中科技人员200人、科技支撑人员99人,包括中科院院士3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61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74人
面向天文学的重大科学问题,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紫金山天文台(简称紫台)以构建完整的天文科学与技术创新体系为着力点,建设我国一流的天文基础和应用研究及战略高技术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国际水平的...
8月27日下午,紫金山天文台暗物质和空间天文实验室举行了崔明阳博士的博士后出站报告会。合作导师常进院士、以及范一中(组长)、袁强、张毅、金志平和黄晓渊研究员担任报告会评审委员,人教处处长汪宏波和主管马俊梅参加了报告会。
崔明阳在博士后工作阶段,一方面作为负责人完成了DAMPE的FLUKA在轨模拟;另一方面,基于DAMPE在轨数据,对宇宙线核素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显示碳氧能谱在低能部分与以往实验符合,并将这些能谱延伸到了更高能段。
崔明阳在站期间获得了第66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篇(JCAP),合作完成论文4篇(含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的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 的论文一篇)。
与会评审委员对出站报告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一致认为崔明阳在站期间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科学意义和学术价值,同意出站。
首页 >> 博士后流动站
紫金山天文台暗物质和空间天文实验室举行博士后出站报告会
8月27日下午,紫金山天文台暗物质和空间天文实验室举行了崔明阳博士的博士后出站报告会。合作导师常进院士、以及范一中(组长)、袁强、张毅、金志平和黄晓渊研究员担任报告会评审委员,人教处处长汪宏波和主管马俊梅参加了报告会。
崔明阳在博士后工作阶段,一方面作为负责人完成了DAMPE的FLUKA在轨模拟;另一方面,基于DAMPE在轨数据,对宇宙线核素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显示碳氧能谱在低能部分与以往实验符合,并将这些能谱延伸到了更高能段。
崔明阳在站期间获得了第66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篇(JCAP),合作完成论文4篇(含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的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 的论文一篇)。
与会评审委员对出站报告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一致认为崔明阳在站期间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科学意义和学术价值,同意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