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讲座预告

5月5日 Could WIMP Dark Matter be discovered in 20-30 years? & New Leaves of the Tree: Percolation Analysis for Cosmic Web with Discrete Points

  报告题目1:Could WIMP Dark Matter be discovered in 20-30 years?

  报告人:蔡岳霖(日本东京大学 卡弗里-数物连携宇宙研究机构)

  报告人简介:

  2006年进入英国谢非尔德 (天文与物理系)。

  2011年博士

  2011-2013 波兰原子研究中心青年科学家

  2013-现在 东京大学 卡弗里-数物连携宇宙研究机构博士后研究员

  主要研究WIMP暗物质观测现象学,对于1)直接观测2)间接观测3)对撞机中暗物质潜在信号有长时间的钻研与心得,并能以目前的限制对暗物质粒子模型给出系统性评价

  Abstract: With the discovery of 125 GeV Higgs boson, all the Standard model (SM) particles have been found and it is naturally to ask what is the next new particle. The Dark Matter (DM) must be one of important tasks because it is already known with several astrophysical evidence. Still, It is not yet to exclude the probability of weak interaction massive particles (WIMPs), even though those evidence can be mainly explained by gravitational interaction between DM and SM particles.

  In this talk, I will first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current status of WIMP DM searches. After introduction of WIMP, I will present my previous works based on four different DM approaches: DM model test, DM direct detection, DM indirect detection, and DM production at the colliders.

  Finally, I will propose what kind of interesting works can be done in the future. Such kind of future work might give us some hint whether is WIMP DM discovered potentially in future 20-30 years or not.

 

  报告题目2:New Leaves of the Tree: Percolation Analysis for Cosmic Web with Discrete Points

  报告人:张佳骏(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

  报告人简介:2009年进入复旦大学物理系,2013年取得学士学位。2013年至今在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宇宙大尺度结构,宇宙学多体模拟,暗物质晕的结构等,指导老师为香港中文大学朱明中教授。

  摘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针对河外星系的大规模巡天发展迅速,至今,星系分布的大尺度结构呈现网络状(Cosmic Web)已经广为人知。而多体模拟(N-body simulation)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宇宙学标准模型( )的建立让我们对于宇宙网络结构的形成有了深刻的了解。为了将模拟结果和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对于宇宙网络结构的测量必不可少。最经典的测量方式就是相关函数,然而多点相关函数所需的计算资源过多,因此也涌现了许多针对宇宙网络结构的其它测量方式。逾渗分析(Percolation Analysis)就是其中之一,在第一代红移巡天结果发布之时,逾渗分析就被用来定量描述宇宙网络结构。然而对于逾渗分析的研究并不充分,特别是缺乏理论模型来帮助我们理解逾渗分析所揭示的宇宙学信息,使得这一分析方法一直不受重视。

  本报告将介绍逾渗分析的其中一种,离散点的逾渗分析,并且构筑了S-bb关系(使用Friends-of-Friends(FoF)算法定义超星系团,S表示最大的超星系团的质量分数,bb表示FoF算法的连接长度)作为可观测量。我们揭示了逾渗分析的一些优势:

  (1)该算法的数据适用范围广,从星系表到多体模拟粒子都可适用。

  (2)分析速度很快,与两点相关函数的计算处于同一量级。

  (3)对于观测中常见的红移畸变问题,计数缺失问题具有鲁棒性。

  更重要的是,我们还首次建立了逾渗分析的理论模型,概率云集团展开模型(PCCET),得到了逾渗分析与多点相关函数之间的定量关系,为理解逾渗分析表达的宇宙学信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最后,我们应用逾渗分析将一个模拟星系表与实际观测的星系表进行了对比。我们发现在两者的投影两点相关函数比较符合的情况下,S-bb关系却出现了显著的差异。这一结果提示我们,所使用的这份模拟星系表并没有得到与观测相符合的多点(多于两点)相关函数。

  时间:2016年5月5日(星期四)上午10:00~12:00

  地点:紫台办公大楼517会议室

欢迎大家积极参加!

                                                         紫金山天文台学术委员会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