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紫台通讯

紫台通讯2008年4月(2)

 美国《科学》杂志

专访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

 2008年3月7,世界顶级自然科学刊物《Science》第319期,发表了美国《科学》杂志亚洲新闻编辑Richard Stone 到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进行专访后撰写的、以《预防世界末日》(Preparing for Doomsday)为题的文章。文章以四页的长篇幅详细介绍了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探测项目以及美国将要开展的PanSTARRS LSST计划。这是200710月《科学》杂志将其亚洲办事处从曼谷搬迁到北京,并设立中国办事处后发表的首批专访文章之一。

20071130,文章作者专程赴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访问,当晚与紫台近地天体探测项目组的科研人员一起,进行近地天体搜寻观测的实访。文章认为,中国的小行星工作者是全球努力搜寻近地天体行动中的新参加者。紫金山天文台新建的一米望远镜自去年投入使用以来,赵海斌及其团队已发现了一颗近地小行星(NEO)、一颗新彗星和300多颗临时编号的新小行星,目前他们正在努力加快工作,争取更好地探测发现近地小行星。

文章说,当前地球面临着近地天体撞击的切实威胁,首次考验我们地球防御能力的是近地小行星Apophis,这颗小行星2029年撞上地球的危险虽然已被排除,但在2036年仍然存在着与地球发生碰撞的可能性。虽然这种可能性的概率很小(大概是四万五千分之一),并且还存在着许多改变其运行轨道的其它因数,但万一发生碰撞,其后果对“危险走廊”地区来说,将是十分惨烈的。因而全世界的天文学家和宇航专家都在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一是提前发现将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的近地天体(PHA),开展危险评估并发布预警,二是设法改变危险小行星的轨道,避免碰撞灾难的发生。文章还呼吁各国政治领导人对这一问题给予关注,美国空间探测协会正在起草一份“近地天体防护决议”,将于2009年提交给联合国相关委员会。

《预防世界末日》原文摘录

在未来几年里,新望远镜将会发现数以千计的近地小行星和彗星,假如它们中的一颗朝地球撞击而来,我们将如何去应对?

在位于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控制室里,赵海斌坐在一台电脑边并注视着屏幕,突然一个微弱的白点划过星空背景,“那是一颗人造卫星”赵说到。在屏幕上另一个位置,一个稍大的亮点自东向西缓慢地移动着,这是一颗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间围绕太阳运行的主带小行星。

在中国东南部,处于南京市西北方约100公里的一个寂静黑暗的小山上,紫金山天文台新建的1米望远镜在一个晴好的夜晚就发现了几十颗小行星,其中大部分是已发现的小行星。自从去年中国第一架用于搜索小行星的望远镜投入使用以来,赵海斌及其所领导的团队已经发现了300多颗新小行星,其中包括一颗近地小行星(Near Earth Object,NEO)。近地小行星或彗星是指有可能和我们的地球轨道非常接近的太阳系小天体。

中国的小行星工作者是全球搜索编目近地天体行动者中的新面孔。近年来的小行星密近交会事件以及1994年的彗木相撞事件,大大增强了人们要在这些危险的近地天体撞向我们之前把它们找出来的决心。跟踪观测一颗对地球存在潜在危险的天体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求它们飞向我们之前改变它的轨道的办法,这里的潜在危险天体(Potentially hazardousobjects,PHOs)是指那些从距离地球轨道0.05天文单位(即750万公里)以内飞过的近地天体。 

夜幕降临在12月的铁山寺,根据地方志记载,铁山寺是中国第一个和尚的诞生地。国家森林公园的上空一片漆黑,但是同时也阴云密布,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小行星观测者们知道如何打发时间:在控制室旁边的休息室里,赵海斌和他的组员们玩着扑克,品着玻璃杯中的绿茶。他们继续呆在这里,是希望天气预报发生了误报,并等待天气变好。

   赵海斌自从1996年从南京大学毕业以来,一直在紫金山天文台工作,盱眙观测站就是紫金山天文台的一个观测基地。他拥有一颗以他名字命名的彗星。不过最令他兴奋的还是在去年春天,因为当时他发现了一颗近地小行星。

   大多数时候,望远镜指向远离太阳的地球轨道之外的小行星带。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天体更难发现,需要选择特定的条件:在一个天气较好,且是新月的夜晚,在天刚刚黑的时候或者恰好太阳升起之前,赵海斌将望远镜以指向距离太阳60度的天区,这个区域的小行星存在如半月一样的亏损,但是仍然是寻找近地天体的最佳区域之一。在望远镜开始工作的第一年里,赵海斌和他的团队只得到了10多个指向太阳这个区域的机会,其中就有一次是在5月7号,这天他们发现了一颗近地小行星。

   今晚,在半夜的时候云雾散开了,接下来就可以观测了。赵海斌的团队就开始工作了,首先将望远镜指向天空中一个2平方度的区域。在天亮之前,他们要把数据传到位于南京的紫金山天文台总部进行分析处理。

赵海斌的团队正在努力并加快工作,他们希望在Pan-STARRS开始进行观测之前找到近地天体。Pan-STARRS是Spaceguard II的首批观测设备之一,该望远镜位于夏威夷Maui岛的Haleakala山上,它有一个拥有14亿象元的CCD探测器,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每30秒就可以获取一张图片。

“太阳爆发探测小卫星”(SMESE)首次国际研讨会在巴黎召开

2008310-12, 中法合作“太阳爆发探测小卫星”(SMESE)首次国际研讨会在法国巴黎天体物理研究所召开。来自法国、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瑞士、北爱尔兰、希腊、巴西、俄罗斯、捷克、波兰、乌克兰、伊朗、印度等国家的约100名太阳物理学家参加了大会。SMESE项目组成员,以及法国航天局、欧洲航天局代表均参加了会议。我国有12位成员出席,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大学、国家天文台、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国家气象局等单位。

中法合作“太阳爆发探测小卫星”旨在下一个太阳活动峰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观测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爆发现象: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这两类爆发现象不仅在宇宙天体中具有典型性,而且会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重要影响。该卫星上计划放三个有效载荷,分别完成紫外日面成像和紫外近日冕成像、远红外日面成像、以及高能辐射探测。该项目由中法太阳物理学家在2004年联合提出,2006年正式获得中法双边政府的支持,开展项目前期研究。紫金山天文台作为中方总抓单位,具体承担三大载荷之一的高能探测包和地面应用系统。20076月,该项目通过了法国航天局组织的A阶段评审。目前该项目处于A延伸相阶段。

这次国际研讨会,集中了国际上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研究方面最重要的专家,一起研讨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研究前沿课题与SMESE科学目标的关系。在SMESE项目组成员介绍SMESE总体概括、科学目标、研究进展、以及各有效载荷的研制情况的基础上,与会专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太阳物理研究的热点和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30多个口头报告和20多个张贴报告,对SMESE的科学目标的提升具有极大的帮助。

会后,SMESE科学工作组还专门举行了半天的会议,一致认为,这次会议非常成功,对扩大SMESE的国际关注程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并衷心期望SMESE项目能够在有关各方的支持下早日工程立项,以赶在下一个太阳活动峰年期间投入观测。

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小行星命名为“潮州星”

3月22日,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编号为5217号的小行星命名为“潮州星”。

“潮州星”是紫金山天文台在1966年2月13日发现的,直径9400米,围绕太阳公转周期为3.68年。这颗小行星将于今年10月25日距离地球最近(冲日),光度最亮。如果夜空晴朗,借助400毫米口径的天文望远镜,可以目睹这颗“潮州星”的倩影。

潮州位于广东的东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国著名侨乡。潮州是潮剧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名菜之一潮州菜的发祥地。

李阳获得“中国科学院王宽诚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称号

2008320,中科院人事教育局公布了2008年度中国科学院王宽诚人才工作奖励名单,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李阳获得“中国科学院王宽诚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称号。(综合办)

姚大志当选政协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文史(学习)委员会委员

2008221日政协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主席会议通过的各专门委员会委员名单,紫金山天文台姚大志当选为文史(学习)委员会委员。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