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紫台通讯

紫台通讯(2009第8期)

8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党政综合办公室编              200910

-----------------------------------------------------------------------------------

中国南极中心领衔建设南极天文台

探测宇宙和生命起源

20091011,中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启程。中国南极天文中心派出商朝辉、胡中文两位科研人员参加南极科考。

他们此行有四大科学任务,一是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制的傅立叶分光光谱仪(FTS)装上冰穹A,进行水汽柱密度和亚毫米波段透明度测试,进一步获得冰穹A的观测数据。二是修复冰穹A天文观测设备支撑平台“高原观测台”,补充航空煤油、更换发动机、太阳能板等。三是为“中国星”小望远镜阵进行调焦,保证其观测的准确性。四是为在冰穹A上安装较大口径的望远镜进行地基工作。其中,将傅立叶分光光谱仪(FTS)装上冰穹A和为大口径望远镜做地基是最重要的任务。这两项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将更大的望远镜送上冰穹A,直至进行天文台的建设,进行全球最前沿的天体物理学研究。

海拔4093米的冰穹A是南极内陆冰盖距海岸线最远的一个冰穹,也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20071011日,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朱镇熹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周旭跟随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队奔赴南极,这是我国天文学家第一次去南极。他们在冰穹A建立了天文自动观测站,观测站主要由4个145毫米口径反射式大视场望远镜、2个专业望远镜、2台监测大气活动情况的设备、1台声雷达、4台可以自动切换的发电机和1台中心控制计算机等设备组成。

设立天文自动观测站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进行天文寻址,测定天文选址参数,为下一步建立天文台作准备;二是积累在南极运行天文设备的经验。目前,自动观测站的两个任务都执行得很顺利,实现了一年观测270多天,已经获得了很多气象数据(包括风速、大气边界层的高度)和天文观测数据(透明度、光学视宁度、水汽柱密度)。这些数据再次证明冰穹A是地球上天文观测条件最好的地方。两年时间里,该站观测到了数十颗变星(光度发生变化的星星),有关科研人员据此制订了变星星表。我国科研人员也掌握了应对天文设备在南极极端恶劣天气条件低温、低气压、电力供应困难等情况下的运行经验。

目前,紫金山天文台正与东南大学合作研制南极冰穹A科考支撑平台。该平台各方面性能要超过目前正在使用的“高原观测站”。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正在研制口径50公分以上的施密特望远镜。如果一切进展顺利,明后年我国天文学家就将把3台“施密特望远镜”架设到冰穹A上,届时望远镜阵将用于暗物质、暗能量、变星、双星和太阳系外行星等方面的观测。

中国在南极天文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已经得到世界天文学界的认可。美国、意大利、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天文学家纷纷与中国南极天文中心联系,要求进行合作。 

紫金山天文台-东南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09929,在东南大学礼堂,紫金山天文台与东南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出席签字仪式的领导和专家有:东南大学校长易红,校长助理朱建设、黄大卫,以及学生处、研究生院、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仪器学院、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空间研究院、科技处等部门负责人和专家教授;紫金山天文台常务副台长杨戟,副台长甘为群,以及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实验室、南极天文研究中心、科技处等部门负责人和专家。

东南大学校长助理朱建设主持签字仪式。易红校长和杨戟常务副台长分别致辞,介绍了东大和紫台的学科特色、发展目标等。双方均表示,紫金山天文台与东南大学合作是强强联合,双方在诸多学科领域的紧密联系和目标追求,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共同需求,使得双方的合作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易校长和杨台长在讲话中均表示,愿意为推动双方的顺利合作而努力,并对双方的合作取得成功充满信心!

易红校长和杨戟常务副台长分别代表东南大学和紫金山天文台在战略合作协议书上签字。根据该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重点加强在毫米波与太赫兹、通信与信息处理、极端条件下的能源与环境保障、遥控与遥操作、空间探测有效载荷等技术领域的科研合作,力争取得若干具有重要科技创新及应用价值的成果。协议还明确了双方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

谷超豪星命名仪式在复旦大学隆重举行

20091020,“谷超豪星”命名仪式在上海复旦大学光华楼隆重举行。谷超豪星是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911,用盱眙观测站新安装的口径1.04施密特型近地天体望远镜观测发现的。当时该星正在双鱼星座运行,距地球大约1.31亿公里,绕太阳一周需3.4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对这颗新发现的小行星给以第171448号的国际永久编号。

命名仪式上,我台党委书记鲁春林向谷超豪院士颁授了谷超豪星命名证书和命名铜匾。鲁春林致贺词时说:谷超豪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长期以来在复旦大学从事数学研究和科学人才的培养,他在纯数学和应用数学两个方面都有杰出贡献,在国际数学界享有很高的声望。他培养的人才有多位被选为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成为相关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此星由南京大学孙义燧院士推荐。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上海市委殷一璀副书记等到会并对谷超豪院士荣获小行星国际命名表示热烈祝贺!

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曾获我台命名“高锟星”

2009106,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光纤之父”高锟教授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早在1996年,紫金山天文台就曾将一颗于1981123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以彰显高锟教授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的突破性成就。

高锟教授是继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及钱永健之后,第八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华裔科学家。

美国科学院院士R.P. Lin教授访问我台

应甘为群副台长邀请, 美国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空间科学实验室主任、著名的太阳高能卫星RHESSI首席科学家R.P. Lin教授于20091017到我台进行工作访问。

访问期间,Lin教授与我台空间实验室的骨干人员和学生进行了讨论。他详细介绍了伯克利分校未来的空间和南极气球项目。我台常进研究员介绍了我台概况和我台在空间科学探测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及计划,季海生研究员介绍了我台太阳物理研究概况并着重介绍了我台研究人员在分析RHESSI资料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双方均表达了今后在空间高能探测方面合作的意向,并探讨了可能的途径。会后,Lin教授参观了我台空间实验室和紫金山上的古天文仪器。

我台举办《知识产权保护》培训

20091013,我台质量管理办公室和人事教育处联合举办了一期知识产权保护培训班,参加培训23人。这次培训邀请南京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栗仲平律师授课。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台科研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使我台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技术专利、软件能够尽快得到确认与及时申请登记,提高我台知识产权保护成效,这也是大科学工程和重大科学专项对知识产权的管理要求。

培训采取讲课与提问相结合的互动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后我台将结合科研工作需要组织更多类似的培训活动。

吴雪峰、季江徽参加第12届中美前沿科学研讨会

200992628日,应中美科学院科学委员会之邀,我台吴雪峰副研究员、季江徽研究员参加了在中国昆明举行的第12届中美卡弗里(Kavli)前沿科学研讨会。季江徽为本届中美前沿科学研讨会中方组委,吴雪峰为本届研讨会伽玛射线暴主题的中方演讲人。

中美前沿科学研讨会得到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美国科学院的共同组织与资助。每次会议邀请80多名来自不同学术背景、学术上有一定成绩、年龄在45岁以下的中美青年科学家参加,每次会议8个主题均由中美学者联合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决定。

吴雪峰博士在“伽玛射线暴”(Gamma-Ray  Bursts)主题研讨中作了关于“Gamma-Ray Bursts in the Swift and Fermi Era”的口头报告。在该报告中,他就伽玛暴和余辉的模型、近年来Swift卫星和Fermi卫星取得的重要进展、伽玛暴对地球和生命的可能威胁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简讯:

2009928,中科院人教局公布2009年度各项冠名奖学金、奖教金评审结果。我台吴德金研究员获得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薛蓉蓉博士获得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

  2009929,我台郑宪忠研究员获中国科学院2009年度“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资助。

20091016,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通告2009年省研究生招生考务管理和招生管理工作考核结果。紫金山天文台获2009年研究生招生管理工作考核合格的招生单位。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