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紫台通讯

紫台通讯(2010年第2期)

2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党政综合办公室编              20102

-----------------------------------------------------------------------------------------------------------            

探索银河系结构和运动的大科学工程

----BeSSeL(贝塞尔)正式启动

近日,由中国科学家作为主要决策者和参与者的研究项目——银河系结构和运动的探索项目,获得了美国国立射电天文台巨科学工程的支持,并被正式命名为BeSSeL(贝塞尔)。该项目将通过使用横跨全球的甚长基线干涉阵(VLBA),多历元的观测大质量恒星形成区成协的脉泽源,利用类星体和脉泽源的相位参考技术,精确地测定脉泽源的位置、自行和视差,从而建立银河系旋臂结构和运动的新模型。

银河系结构和运动的探索项目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文台和南京大学联合美国、德国率先开展,并于2006年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他们利用三角视差法精确测定了银河系英仙臂的距离,测量精度高达2%,将天体测量的精度提高了100倍。这一成果以题为《银河系英仙臂的距离》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上,至今已被引用98次,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开创了天文学中三角视差测量天体距离的新纪元。这也是中国天文学家第一次以论文第一作者身份亮相《科学》封面。

到目前为止,贝塞尔项目的研究团队已经扩大到12人,包括中国、美国、德国、意大利、韩国和日本的天文学家。其中,我国占4位,包括南京大学、紫金山天文台以及上海天文台的科研人员。此外,紫金山天文台的1名博士后也正在加入这项工作的另一个领域:研究大质量恒星周围的小尺度动力学。我国科研人员是贝塞尔项目的主要决策者和参与者,我国在这项国际合作中占有领先地位。

现在,科学家们已经测定了20多个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距离,并确定了它们的三维运动。从2007年至今,他们在国外重要天文学杂志ApJ上发表了相关系列文章10多篇。其中一篇从2009年发表至今短短几个月,引用超过50次。这些研究表明:银河系的旋转速度比以前预计的更快,以前认为是220公里/秒,现在估计约254公里/秒;从而判断银河系的质量更大,大约是目前认定的1.5倍。国外专家认为上述研究是该领域的一项奠基性工作,是银河系结构和运动学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国际合作小组成员Mark Reid博士在2008年美国天文年会上报告了这项最新结果,获得了2008年美国天文年会特别奖。国际知名媒体,如英国的BBC,卫报,美国的今日美国,泰晤士报等争相报导了该项研究工作。在我国,该研究工作被评为2008年十大天文科技进展之一和2009年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

最近,贝塞尔项目又进一步得到了美国国立射电天文台巨科学工程的支持,这项大科学工程共获得超过5000小时的VLBA的观测时间,同时还获得了超过300小时的由27面直径为25天线组成的甚大阵(VLA)和直径为110的绿岸射电望远镜(GBT)的观测时间。也就是说在最近5-6年内, 贝塞尔项目研究人员每年将获得超过20%VLBA观测时间,用来观测超过500个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脉泽源。这是美国国立射电天文台历史上,也是世界高精度测量历史上首次对一个项目投入这么多时间。

伴随着这些工作的展开,贝塞尔项目的重要发现将层出不穷,一个崭新的银河系将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第三次南极天文科考取得初步成功

据中国南极天文中心消息,2010126日晚,在完成各项既定天文科考任务后,中国南极天文中心科研人员商朝晖和胡中文随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内陆昆仑站队撤离昆仑站,返回中山站大本营。

昆仑站队自20091218日从中山站出发,经过长达20天的艰难跋涉,于当地时间16日凌晨,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93米的Dome A,并到达位于Dome A西南方向约7公里的中国南极昆仑站。

商朝晖和胡中文在到达昆仑站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当中,经过21天的艰苦工作,克服重重困难,在昆仑站队科考队员的协助下,完成了预定天文科考任务,并帮助建设昆仑站。

商朝晖和胡中文完成的任务主要包括: 维护南极内陆自动天文观测站(PLATO),为PLATO更换发电机并添加燃油;维护中国之星CSTAR 维护测量近地面大气湍流和边界层的两台SNODAR 安装测量太赫兹多频率(光谱)大气透明度和水气含量的仪器FTS;安装测量近地面100m大气湍动的仪器SHABAR;安装气象站; 安装新的监测云量的高分辨率摄像头HRCAM;为AST3平整场地; 协助建设昆仑站。

截止目前,各项仪器测试均运行正常,并传回部分科学图像,第三次南极天文科考取得初步成功。

荷兰科学研究组织代表团访问我台

2010121 荷兰科学研究组织(简称NWO)代表团一行四人来我台调研访问。代表团由NWO天文项目负责人Ronald Stark 博士带队,包括NWO化学项目负责人Robert van der Drift博士、荷兰驻上海总领事馆科技专员Dirk Jan Boudeling先生和荷兰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代表Steven Wang先生。我台相关科研人员与NWO代表团座谈。

代表团首先听取了我台主要研究方向及国际合作情况的介绍。之后,代表团Stark博士介绍了荷兰天文学的布局和发展现状,以及与中国开展合作的可能渠道。双方就共同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和方向进行了诚挚友好的会谈和交流。代表团还参观了我台毫米波亚毫米波实验室,了解了我台在南极天文和射电天文方面的研究进展。双方希望在巩固已有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科技人员交流并积极拓展合作研究领域。

NWO是荷兰国家科研拨款机构,负责为荷兰国内所有学科的科研项目提供研究经费并对项目的执行进行指导和监督,同时协调大型科研设备如天文望远镜、超大型计算机等的使用。此外,NWO 还代表荷兰参与欧洲以及国际科研项目合作。NWO 已经与中国在多个学科领域开展了科研合作,涉及天文研究、综合水资源管理、新型和可持续发展能源以及海岸工程等。200612月,我台曾与NWO下属的荷兰空间研究所(SRON)签定关于共同发展太赫兹天文与技术的合作备忘录。NWO代表团此次调研访问旨在了解我台在射电天文和VLBI等相关领域研究情况,寻求深入开展合作研究的可能性。

我台传达学习院工作会议精神

201021,我台召开大会,传达刚刚闭幕的院工作会议精神。台领导、院士、各管理部门和支撑部门负责人、各研究部负责人和副高级以上科研人员,台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党委办公室负责人和工会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会议由党委书记鲁春林同志主持。常务副台长杨戟传达了路甬祥院长在院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进一步发挥好中国科学技术“火车头”的作用》的讲话。副台长兼党委副书记蒋耀文传达了常务副院长白春礼所作的《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的工作报告。鲁春林指出,此次院工作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科学院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方向,对指引我台战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全台职工要认真学习路院长和白院长的讲话内容,深刻领会内涵精神,细致规划各项事业,积极主动部署落实。

结合院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杨戟简要概述了我台2010年度科研、管理和支撑等体系工作要点。

我台召开GPU超算系统研讨会

2010115,我台就如何使用GPU超级计算、《GPU超算系统用户须知(临时)》、GPU供应商讲课的内容等三方面进行了研讨,还就建成后的我台GPU超级计算系统的运维规范,与科学院超级计算环境的指导和服务关系,我台申请的“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环境‘南京天文与空间科学技术园区’计算中心”等方面进行了大力宣传。杨戟常务副台长和甘为群副台长出席并主持了会议。我台部分团组首席科学家、科研骨干人员和研究生等近30人参加了研讨会。

近年来,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在高效能低成本的大规模并行计算方面显示了强劲发展势头。我台申请到中国科学院GPU超级计算应用课题,并建成了保障GPU 超级计算系统可靠运行服务的专用机房环境。

与会者讨论热烈,提出了要能够培养潜在的用户群、维护用户的优先级等内容,并提出在台网站上新建GPU专栏的建议,上传硬件结构、基本软件、应用示范等相关GPU资料,供大家学习、使用。

与会者还就天文e-Science(科研信息化)的理念进行了讨论。信息化建设中心汇报了我台2009年信息化建设情况和2010年工作计划。

杨戟指出:我台的信息化建设不是目的,是手段,是要更好地为科研服务。希望我台的信息化建设能够以我台现有的网络环境建设为基础,建立全新的协同工作环境,在远程设备操作运行、数据下载和共享、超级计算环境、科研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电子图书馆及天文科学数据库、网络科普平台等方面,研发创新的网络化天文设备,使信息化建设成为支撑和发展我台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重要支撑。

ARP中心专家组到我台调研

2010119,院ARP中心一行5人在南京分院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到我台调研,对我台ARP应用推进工作及V1.3版部署情况进行了检查。我台信息化建设中心系统管理员郑裕民介绍了我台ARP应用和新版V1.3部署的总体情况。

专家组分别对我台ARP系统的综合财务、网上报销、固定资产、科研项目管理、人事、薪酬、电子政务等各个业务模块进行专项应用检查,对我台已完成部署的ARP新版V.13进行确认,并与我台关键用户进行了现场技术支持。

本次检查和指导为我台ARP的进一步应用推进奠定了基础。这标志着我台ARP二期硬件支撑平台迁移及系统V1.3版升级工作全部顺利完成,我台ARP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院办公厅廖方宇来我台考察信息化建设工作

2010118,中科院办公厅廖方宇副主任到我台考察信息化建设情况。甘为群副台长主持座谈会。廖方宇副主任听取了我台关于信息化建设现状和规划的汇报后,肯定了紫台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的很好成绩,并特别指出紫台今后要把E-ScienceARP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建设面向学科应用、调用方便、格式标准规范的科学数据库;在GPU超级计算环境建设方面,要有典型案例的产生;并希望我台能够将天文e-Science作为一个交叉学科来发展,提高一个新的高度,以满足天文学的需求。廖方宇副主任还与我台部分科研、管理人员进行了座谈。

我台开展2010115日日环食系列科普活动

2010115日环食是近22年来首次在我国可见的日环食,也是全球未来千年内发生的日环食中环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在山东青岛,青岛观象台在城阳红岛观测了青岛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重大天象--日环食。前来参加此次日环食观测活动的还有中央电视台、青岛电视台、齐鲁电视台及其它各大媒体,他们开来直播车,架设摄像设备。活动还吸引了近3000名公众共同参与。大家对这千年一见的奇妙天象都充满了好奇心,想要一睹太阳的别样风情。

下午33636秒初亏开始,随着太阳高度的降低和食分越来越大,所有的观测者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兴奋,但太阳总是在云层里若隐若现。临近食甚的时候,太阳还是钻近了云层。大约10分钟后,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日环出来啦!”,抬头一看,云层突然裂开,一轮圆环浮现在眼前,人们欢呼,相机的快门声彼此起伏。短短几分钟过后,太阳又再一次落入云海中。

★在云南姚安,我台科普部派专人与姚安观测站的科研人员一起开展了日环食科普宣传和观测活动。115日姚安当地三所中小学师生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参与了活动。

在有关人员指导下,师生们通过日食观测镜和小型望远镜观看了日环食的全过程。姚安电视台对活动现场进行了采访报道,南京电视台也通过电话连线在《直播南京》节目中进行了现场采访,腾讯、中新社、网易等媒体也作了相关报道。整个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并获得日环食全过程的视频资料。这也是我台姚安站建站以来首次举办天文科普宣传活动。

★在南京紫金山园区,我台科普部提前做好了日偏食网络视频直播的准备,并邀请成灼副研究员到科普园区,解答媒体记者和天文爱好者的提问。由于天气原因,无法进行本地日食的视频直播。但不断有姚安站拍摄的日食照片通过网络传到南京,让守候在现场的观众得以感受到千里之外的日环食景象。

 

简讯:                   

2    2010123,江苏省天文学会在南京召开了“江苏省天文学会2009国际天文年总结表彰大会”。大会授予紫金山天文台“2009国际天文年·中国江苏杰出贡献者”奖;授予王思潮、葛永良和陈向阳三人“2009国际天文年·中国江苏突出贡献者”奖。

2    201011478时,我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光力受青岛观象台与青岛市天文爱好者协会邀请,在青岛市科技馆举办 “认识太阳系”大型天文科普报告。近100名青岛市民及天文爱好者聆听了此次的精彩报告,受益匪浅。

2    2010112,南京市鼓楼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大会表彰了鼓楼区2009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我台荣获2009年度“鼓楼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我台已连续二十二年荣获此称号。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