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紫台简介 >> 院士风采

史生才:做出有国际显示度的科研工作是最重要的

  记者:祝贺你, 近日在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江苏省劳动模范中, 你榜上有名, 能谈谈你的想法吗?

  史生才:其实大家的工作都差不多, 台里有些同志可能做得比我更好。我认为这一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 而是各方面对我们研究团队工作的认可。

  记者:能谈谈你这些年研究工作的情况吗?

  史生才:1989年至1992年期间, 主要参与了紫金山天文台13.7米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研制工作。1992年至1998年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期间, 主要从事超导SIS接收机的高性能化研究, 包括超导SIS结混频性能的数值分析研究、超导SIS结集成调谐电路研究、无调谐宽带波导混频电路研究和亚毫米波SIS混频器的研制。提出了一种单馈电并联双子结阵, 并首次证认了其相当于单SIS结的低噪声性能; 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分布SIS结阵, 其超宽带特性克服了低电流密度SIS隧道结不能在THz领域应用的难关; 研制的毫米波和亚毫米波SIS混频器都已达到了相当于三至五倍量子极限的接收机噪声温度。在日本国立天文台留学期间, 还主要承担了中科院重大项目“90-115GHz超导SIS接收机” 与日方的合作研究。该项目已于1999年通过科学院正式鉴定, 并已投人实际天文观测, 其性能与国际上同频段超导SIS接收机最高性能相当。

  记者:从你介绍的情况可以看出, 在短短的10 年间. 你在科研工作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并因此而获得了多项奖励。但我听说, 尽管“90-115GHz超导SIS接收机”项目鉴定评价很高, 但申报的院奖最终未能通过, 能谈谈你的想法吗?

  史生才:得不得奖其实并不很重要,关键是你所从事的工作能否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 在国际上是否有一定的显示度。但如果能够得奖, 对我和项目组的同志将是一种鼓励。

  记者:听说你在日本谢绝了日本国立天文台的挽留和其他几所大学的高薪聘请,而回紫台工作, 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一条路?

  史生才:在国外多年, 感觉国内的科研水准和国际上尚存在一定的差距。缩短差距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我个人认为在外留学人员应该有一定的责任感。国外留学人员在对国际前沿研究领域的了解、国际合作的开展、先进的工作方式和思想理念等方面都有一些长处, 不管以何种方式应该都能对我国科研水平的提升作出贡献。我个人认为国内发挥的空间可能更大些,恰逢紫台盛邀回国工作, 于是也就回来了。

  记者:你认为在国内和国外做科研工作有哪些不同?

  史生才:在国外可以基本上全身心地投人做科研工作。在国内做研究工作, 专注性要差一些。要找合适的机会, 向领导和专家们介绍你团队工作的重要性, 要花相当的时间去写研究计划、争取经费和应对考核(包括报奖)等。另外还有行政上的一些琐事, 如报表、总结和会议也占取相当的时间。我认为科研体制的差异是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与在国外所处的位置不一样也有一定关系。如果不做这些工作, 研究的时间和精力会更集中些, 研究工作的成效也会更大些。

  记者:你认为在研究工作中能取得成效的因素是什么?

  史生才:首先是要对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工作要有兴趣, 另外就是专注和执着。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很好把握国际前沿研究动态也很重要。这样不仅能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 在国际前沿中去竞争, 还能学到先进的科研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所以我认为大力引进人才和积极派人出国学习两方面都很重要。去国外学习可以开阔眼界, 学到更为先进的知识和理念。回来工作时不会对物质有太高的要求, 也会把名利看得更淡一些,在这种心态下做研究的效果会更好。评不评奖也真的会觉得无所谓, 只要自己的研究工作能得到国际同行认可就会很满意。

  记者:能谈谈你今后工作的打算吗?

  史生才:科学院实施的知识创新工程对我们科研工作者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从我们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技术实验室来说, 超导低噪声检测技术为中心的毫米波及亚毫米波技术研究和应用仍将是我们的主要研究方向。我们将开展亚毫米波频段超导低噪声检测技术研究(SIS,HEB和FFO)、结合超导和数字技术的相关器技术研究和亚毫米波频段本振源设备等方面的研制工作。力争在国际前沿水平的亚毫米波超导SIS检测技术上有更多创新点, 同时在超导HEB技术和应用FFO的超导集成技术、超导数字相关技术能有新的生长点。另外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与有关天文研究组织共同开展大陆与台湾的亚毫米波阵合作计划(PMOSMA项目),以及其它国际亚毫米波合作计划, 为准备和推进我国的亚毫米波计划从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两方面打下良好基础。

  记者:预祝你在研究工作中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转载于《科学新闻》2001年第22期

附件下载: